構建完備的信用修復制度體系

欄目:信用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3-09
分享到:
構建完備的信用修復制度體系

——來源:中國市監(jiān)報

 

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過程中,信用信息的應用面積不斷擴大,失信懲戒力度逐漸加大,以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為核心的信用修復機制無疑成為被懲戒者重塑信用的主要制度工具。20201125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要建立有利于自我糾錯的信用修復機制。確實,在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市場監(jiān)管領域信用修復機制,是加強以信用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jiān)管和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市場監(jiān)管總局關于健全信用修復機制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正在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包括健全信用修復機制的總體要求、主體內容、組織保障3個部分共13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征求意見稿是目前我國在國家層面首部全面、專門規(guī)定信用修復機制的法律文件,在其順利實施后,必將對我國信用修復機制的規(guī)范運行起到重要作用。征求意見稿構建起較為完備的信用修復制度體系,呈現出不少亮點。

  亮點之一在于明確分類實施修復?!秾嵤┮庖姡ㄕ髑笠庖姼澹分校Y合行政處罰違法領域、性質和情節(jié)等考慮因素,分別設定3個月、6個月和1年不同的基礎公示期,基礎公示期滿后可以申請信用修復。按照分級分類原則,設定與違法失信情形相對應的信用修復期限、程序、方式等,可以有效確保信用修復的精準性、有效性、及時性。分類實施信用修復,與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jiān)管一脈相承。國辦發(fā)〔201935號文提出,對監(jiān)管對象分級分類,根據信用等級高低采取差異化的監(jiān)管措施。在分類監(jiān)管的背景下,針對失信的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復標準,不僅體現修復機制的精細化,也契合比例原則。對于程度較輕的失信行為,若采取過于嚴格的修復標準,將對失信人的權益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分類修復則可以將這種影響限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和限度之內。相反,若對程度較重的失信行為,采取過于寬松的修復標準,會降低懲戒制度的威嚴,甚至使得懲戒制度形同虛設。

  亮點之二在于協(xié)同修復機制?!秾嵤┮庖姡ㄕ髑笠庖姼澹诽岢觯訌娦畔⒐蚕?,及時將信用修復信息推送給其他部門。同時要求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依據相關部門信用修復決定,及時在公示系統(tǒng)中變更、停止公示相關信息。我國在推行信用體系建設時,大力推進聯合懲戒,以取得“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效果。這種高壓式的聯合懲戒制度,確實為迅速扭轉我國失信問題高發(fā)態(tài)勢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聯合懲戒的弊端逐漸呈現。實踐中,在公布失信信息時,各方容易聯動,信用聯合懲戒效果較好。不過,在消除或糾正失信信息時,各平臺之間的溝通尚不順暢,形成新型“修復孤島”。甚至有些第三方平臺,不僅存在更新、糾正失信信息不及時的問題,還存在借此牟利的現象。因此,實施聯合懲戒,必須要構建協(xié)同修復機制,并通過信息化手段,與相關平臺做好技術對接、實時聯動,為相關信用主體及時修復信用。

  亮點之三在于應急狀態(tài)修復機制。在國家發(fā)生重大自然災害、公共衛(wèi)生、社會安全等突發(fā)事件期間,一方面企業(yè)辦理信用修復的成本可能會大大增加,渠道也不像平時一樣通暢;另一方面在特殊期間,由于情勢變更等因素,可能導致諸如合同不能按約履行等新的信用問題出現。在這些特殊期間,如果不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會使得不少企業(yè)在復工復產、災后重建中因為信用問題不能發(fā)揮積極作用。事實上,去年江蘇、浙江、廣東、河南等不少地方推出過疫情防控期間市場主體信用修復工作的具體辦法,有效促進企業(yè)復工復產?!秾嵤┮庖姡ㄕ髑笠庖姼澹芬?guī)定,若企業(yè)因參與應急搶險救災、疫情防控、重大項目建設等需要,或者履行社會責任有突出貢獻,可以有條件地申請修復信用。建立應急狀態(tài)信用修復機制,并規(guī)定具體的標準、程序,對于完善信用修復機制而言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明確修復管轄也是一大亮點。只有明確管轄權,才會避免相關部門相互推諉,額外增加修復成本等問題。